2013年9月1日

慶典之前的場地整理 - 他是如何開始豐富的? 談黃柏勳的過程 (文 / 鬼牌吳)

文 / 鬼牌吳
文 / 鬼牌吳


豐富又寂寞裡,那是我不認識的黃。那時候的我們一南一北,各自有著不同的世界,強民宅尚未成立,我們只是偶而會交流的學長、學弟。活在那當下,快速、刺激又多彩的大都市,我猜想我能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系列產生。但沒想到,實際詢問他的想法以後,居然跟我的預測有些出入~囧。
問答如下:

我:過去一段時間你待在台北,畢竟那不是你的家鄉,再怎麼熟悉也不比南部,對你來說會不會有種邊緣化的感覺?

黃:臺北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創作養分。要是沒有臺北生活的體驗,我現在絕不可能是個藝術家。邊緣化倒是不這麼認為,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自認還不差,何況臺北共同生活的夥伴們,大部分都是從南部一起上來的,大家彼此有個照應,我甚至連在臺北也幾乎只講臺語。(搞了半天,是自己把台北人邊緣化了~囧)

拜金主義  壓克力彩  100x100cm  201

原本預估的結果,是可能會如同戲劇小說般的淒慘發展,在外地飽受空虛寂寞覺得冷,因而奮發努力創作之類的
..........(看來,是我電視、電影看太多了)而這樣的猜測,是因為我來自那個城市。在那樣華麗的首都,我體會到那個氛圍的空虛,但畢竟那不是我們真正的家,很難找到所謂的歸屬感。我們出生在異地,青春在異地,主要思維產生在異地,為了任何理由(生活、理想、伴侶……)進入那一個空間內,若是就好比燒紅的熱鐵放入水,只能抱著自己滾著冒煙。(如此這般的舉例,太誇張了~囧)但我相信如同黃柏勳所說,這樣生活環境的激盪,產生許多當時很重要的創作養分。


***

至於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城市當成一個創作養分培養地,他是這麼說的:
我:為何選擇台北?你適應嗎?回到南部的原因?有想再回去嗎?

黃:我一直很害怕到陌生的地方去生活,但為了澆灌生活的養分,我很清楚到陌生城市的必要性。這個理由讓我從大學畢業後不斷的選擇到陌生的地方去居住或駐村。包括墾丁、枋寮駐村,也因為這些經驗讓我在各地辦展,進而認識更多的都市,唯獨台北除外。

碩班畢業後一直想著未來該何去何從,高雄是國內第二大都市,在當時的概念裡,城市氛圍應類似臺中,想著既然我的環境無法容許我出國深造,那麼最起碼到全國最大的都市去看看。(多麼標準我們南部小孩的思維阿~)

在未離開國土以前,多多少少與他交流了許多觀念,為了本篇文章,特別再次詢問了一些相關細節。畢竟我忠厚老實、剛毅木訥,不善巧言令色、吹捧虛構,希望觀者能得到最真切的資訊......離題了~囧。所以,繼前篇序言之後,希望帶給大家認識真正的黃柏勳,他真的不是靠那甜膩的外表、花俏的言語以及師奶的功力來詮釋與推銷他自己與作品。而是真的經過了許多時間上的打擊、磨練,才能成就他今天如此有(厚)自(臉)信(皮)的創作狀態。

回到主題!
豐富又寂寞這個標題的對比,來自作者本身的裡外,是心境跟外環境。但能談在不同的面向:是寂寞的自己與熱鬧的環境;是空虛的生活與飽滿的創造靈感。多種不同的對比激盪下,衝擊出這一系列的開始。雖然黃柏勳本人對於他當時在台北的狀態感覺適應,可是如同我對他的理解,他的作品是誠實的!(本人我不敢保證),如果有空看看他的作品歷程,各件作品所釋出的能量,其實真的可以察覺很多作者本身的身心靈狀態。如同許知名的經典創作者一樣,當作者用心經營他的創作的當下,潛意識就會將他自己的狀態放入到作品當中,可能是他的家人、愛人、心情狀態、性生活美滿否等。

前面提及了藝術家他外在的創作環境轉變,因而影響到他的性生活!?不是啦,影響到創作內容。所以在本篇的最後,拿出一些黃柏勳早期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討論當作過門,希望能與下篇文章做點銜接~囧。

 ***
早在
豐富又寂寞之前,他本身的創作風個不是如此繽紛外放,而走的是低調華麗!?使用了低沈的顏色、強烈的凹凸肌理搭配簡單的線條畫面構成,是完全異於現在的作品型態。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藝術家本人是這麼說的:

我:你過去的作品中使用了許多基底
(大學、研究所時期),怎麼放棄了過去肌理與寫實的畫面物件?

黃:以前的東西因為太過熟練,讓我覺得好像還來不及思考就直接畫出來了,那種感覺不像「創作」,像「製作」。決定成為一個藝術家以後,我告訴自己不能去依賴那些過度熟練的東西,卻躲避了原本生疏的東西,所以第一個就是放棄肌理。

不過,事實上也沒有放棄,我用了另外一種方式呈現。我對那些過度凹凸的肌理和色彩滴流的構成有一定的心得,我認為平滑的畫面也是一種肌理,我可以試著利用這種特性,去表現凹凸的畫面沒有辦法辦到的效果跟可能性所以現在的作品反而比較強調平滑感。

不過,由於還是喜歡手工的東西,我認為能夠拿筆在畫布上畫圖的感覺很棒,我強調「畫」這個動作,也不喜歡將畫布的打底完全抹除掉布紋。另外,我會盡量讓畫布繃得有點彈性,不至於太緊,我喜歡那種觸感。
(所以本段重點就是,他喜歡有彈性的,不可以太緊~哪裡怪怪的?)
文明之後 - 孤立  112.5x145cm  複合媒材  2004
對於畫面展現,透過離開原本自己所熟悉的狀態,重新歸零的培養狀態,與他本身選擇創作環境的概念相同。(簡單來說,他根本就是個M,在被虐中找尋快感,小朋友不要學,叔叔有練過!)這樣看似簡單的轉換,對於有創作經驗的朋友來說,其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有多困難,這樣比喻好了:感覺就好像下班時間走在高雄市的民族路上,你趕著回家大便,卻發現走過頭想要回轉。並非辦不到,只是需要一些時間......(這什麼詭異的比喻?)
文明之後 - 迷走  112.5x145cm  複合媒材  2004
***
這樣的改變在2008年開始,也正是小弟弟我第一年的碩士生活。(但跟我一點都沒關係,只是要顯示年齡差距罷了~囧)黃柏勳他那段時間大量練習了不同方向的作品,他自己是這麼說的:

我:從樸實的色彩,到豐富的顏色呈現,怎麼有這樣的轉變?

黃:這個問題我得呈上一個答案。決定將藝術家做為終身職之後,我覺得一切都得重新打掉重練,於是我進行了一個系列的作品,叫做《
Vaguely Conscious - infity》(http://www.flickr.com/photos/huang_bo-xun/sets/72157622967110696/),從黑白開始做,大概畫了8張後才進行單色的彩色《Vaguely Conscious - Rainbow》(http://www.flickr.com/photos/huang_bo-xun/sets/72157625919366373/)(以下簡稱「彩虹」),然後才漸漸變成多色的組合《既豐富又寂寞》,而《跌雷嘻》則是「彩虹」和「豐富寂寞」之間過渡的作品。(我只想說,裝什麼逼,取英文名字有比較厲害咩,我極度懷疑他打錯字了~囧)
 
Vaguely Conscious No.6-雙生  複合媒材 75x150cm 2008

但畢竟我這裡只是短暫的介紹,可能無法說到他的精隨,所以筆者很貼心的附上藝術家本人自己提供的創作流程,給大家參考:http://arches3645087.blogspot.tw/2013/03/normal-0-0-2-false-false-false.html


***
 
但說真的,因為我真的有幸能看到他的創作歷程,所以有機會這邊介紹這位作品有趣,人也有趣的年輕一輩藝術家。(長輩我也不認識,也沒資格寫~囧)現階段的作品中,真的都可以看到他過去所走過的民族路,所以在此藉由個人與黃柏勳的交情,迫使他拿出那些不堪的過往。用以介紹,這樣一位年輕一輩在創作上非常認真的藝術家(雖然人的品相見仁見智,據說是楠梓童顏奶油小生第一把交椅。)

但這樣如此的開頭,絕對不是要捧他的
LP(這種事情交給袥也哥),因為接下來我要使用幾篇文章來分析、解釋、討論黃柏勳在作品上有趣的點,有機會也會順手放上他的私密野史......究竟作品視覺表現上有牽扯了什麼愛恨情仇?或是透過滿意的私密領域,他表現了怎樣的風化雪月?鬼牌吳推了一下眼鏡後,會在之後的文字當中告訴你們,案情真的很單純......

8 則留言:

  1. 畢竟我忠厚老實、剛毅木訥,不善巧言令色、吹捧虛構,希望觀者能得到最真切的資訊....

    回覆刪除
  2. 我期待那稗官野史的部份

    回覆刪除
  3. 我也這麼覺得作者是這樣的人 .... 畢竟現在地球上誇我童顏的只有他了...

    回覆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5. 以前的東西因為太過熟練,讓我覺得好像還來不及思考就直接畫出來了,那種感覺不像「創作」,像「製作」。-----以上幾句說得好好。

    回覆刪除
  6. 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好文章嘞!也只有學藝術的好朋友才寫的真切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