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4日

輪廓線-創作自述


飄  複合媒材 75x150 2008


從德勒茲的思想裡,我們可以發現自己正身處一個渾沌不明的世界,毫無明朗的規範或秩序可言,構成這個世界的所有一切,都有如皺摺般的相互交融。高宣揚在其著作《法國當代思想五十年》裡曾經對這樣的思想加以闡述:

由於整個世界,包括人類社會之外的整個物質世界和自然世界在內,都是皺摺式相互滲透和相互交錯,所以,其性質和構造,都是充滿著複雜的不可預測的因素;世界在本質上是某種混亂不定的混沌局面,在其中任何事物和任何事件之間,都是相互交錯和相互影響,在它們之間並沒有認何固定不變的界線和明確的規則系統,更沒有黑格爾所說的那種「必然性」。[1]

對於德勒茲所提出的思想體系,我感到有趣,而且印象深刻。我的創作承襲這樣的思想精神,在各種創作語彙之間,尋找一個矛盾、衝突、退縮或激進的聯繫點。牽引,然後相互滲透;拉扯,然後來回撞擊。提出自我在面對這個世界之時的看法與立場,當面對所處的的生活環境裡各種熟悉又陌生的交界線,到底該以何種姿態參與、提問或產生交集。

當走到創作狀態裡面。就像在平坦無人的寬闊原野上面無盡、無方向地奔跑。沒有草稿、順序、秩序或任何立場的設定,等到將自己從創作中抽離,再回頭重檢視作品,往往產生某種隱約的陌生感,甚至會被作品逐漸形成的樣貌嚇一跳(這就是我的作品嗎?怎麼長這樣?)。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樣貌,不只是一開始,甚至可說全都是在創作過程內的任何一個階段都無法預期。

這種以作品為主導的創作方式(非創作者主導)延伸出某種形而上的態度:我總是順著作品發展的方向,被牽引出某種直覺,那可能是線條的延伸或截斷、層次的堆疊或塗改也可能是色塊的暈染或洗去。

面對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肌理、圖案、線條或痕跡又要再一次地抹滅或重製,一方面感到依依不捨;另方面也期待著作品能夠以更新更出人意表的面貌重新浮現。就像送別身邊重要的人,每次都哭著捨不得離開,又期待他回來似的。那是一種難以表述的情緒,在充滿慌張與茫然的模糊、矛盾與曖昧之間,沒有自信地期盼一個可以逐漸明朗清晰的輪廓線,好像每一次都哭著覺得自己不夠好,又提醒自己一定要堅強勇敢似的。Vaguely Conscious是模糊意識之意,我將遊走於生活版圖與心靈風景之間的敘事,作為自己與所處環境的對應。

「輪廓線-另一種遼闊」一展,一方面是告別學生時期後的第一個轉折,同時是進入另一個新生活環境的重新思考與試探。作為個人旅居台北的第一次創作展,別具意義。




[1] 高宣揚(民92)。法國當代思想五十年,頁7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