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日

非具象繪畫 - 很有感覺的看不懂藝術


非具象繪畫,很有感覺的看不懂藝術-黃柏勳

前言/劍之舞

藝術(美術)最初的功能是記錄事件,如遠古人類在山洞裡繪下的狩獵記事、宮廷中的貴族肖像,以及神話故事與戰爭史實。之後的功能更加上「表達感情」,情緒是無以名狀卻都真切存在的「東西」,因此藝術家為了表現這份「無形的存在」衍生出「抽象藝術」。
稱為抽象是因為將「形象」抽離,沒有固定的形象,因此也被稱為「非具象」,這樣的創作總被認為難以欣賞,而其實只是我們習慣了欣賞「形象」而忘記了如何欣賞「情緒」。情緒是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欣賞情緒並沒有難度,喜歡、討厭、開心、溫暖、寂寞,困難之處在於「正視你的感覺」而不被「作者與標題」所左右。
所以,對於抽象藝術或是非具象藝術,觀眾早已提出正確的答案:「很有感覺但是看不懂」。隱藏在抽象(非具象)藝術背後的,正是藝術家的情緒,對世間森羅萬物的感情,在作品上的觸感、用色,以及各項作品元素的編排,恰是藝術家留給觀眾的線索。那些羅列在你眼前的作品,都是獨特的韻律與節奏。
你不是看不懂,而是「感覺」本來就看不到。

/吳晏銘
那是一片美麗的視野,你找不到任何熟悉的視覺經驗。細膩虛幻的真實具體存在,如此甜而不膩的視覺饗宴。我在這條路上沒看過與他雷同的創作,他是藝術家黃柏勳。

非具象創作:對於創作者,這是一種思想先行於視覺的創作表現形式;對於觀者,卻是永遠是視覺先於思想的接受作品。如何在這兩條道路上產生交集,排除「排斥感」成為優先前提。而黃柏勳的視覺渲染魔力,穿越了這層障礙,讓所有觀者都能自發性的停留在他的畫面當中。即使是非相關專業者,甚至是跨文化、國家的人,都能被他那美麗、溫柔的畫面給融化。

/吳宗恩
我想,黃柏勳的作品是詩。詩這文體,透過有意安排的韻腳、修辭、隱喻等,引出你生命經驗的共鳴。我從不懂他在「畫什麼」,只知道看著他的作品時,會脫口而出:「啊!我知道那感覺!」,然後會心一笑。畫面中繽紛的色彩,說不出的喜感元素,另一種感想上心頭,是滿足;像是小時存了好久的五十元,在巷口柑仔店買一包甜食,塞進嘴裡,只是這樣,便滿足。他的作品充滿著土地味,體生活所感,繪畫而出,因此你即使
「看不懂」,但依然深刻。
現代資訊爆炸,「不夠!再多!」心貪婪的央求著更多更大的物慾;這時便看看黃柏勳的作品吧,如果你已經忘記了滿足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