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5日

新台灣壁畫隊 - 白樹計畫



影片轉載自You TuBe  ,  生活旅遊頻道 ''瘋台灣'' 片段
本文轉載自新台灣壁畫隊策展人 蔣耀賢(火花去)


新台灣壁畫隊打從一開始便有進入「社區」畫壁畫的思考,所謂「社區」就是當今我們真實的生活場域, 以前是「庄」、「社」或者「部 落」,亦即興建目的所提及的「進入社會實境」。 

藉著文建會「藝術 進入社區」的補助契機,透過橋仔頭文史協會長期在地的溝通介面,初步選擇了六個社區壁面,也顧及橋仔頭地區十七個村落的平均分佈。經過壁畫隊員集體實勘 後,決定共同在白樹里展開第一次的「進入社會實境」創作。主要原因在於白樹里雖然在90年 代經過現代都市道路的切割,但還完整地保留著以代天府為核心的傳統聚落形態,在新闢的筆直道路和高聳的大樓之間,雖然多數房舍破敗,但仍舊清晰可見一個較 為人性的聚落空間配置,形成一個有趣的對比。 

當初在選擇壁畫地點 時,策展團隊曾經思考以現代都市發展架構下被迫割裂的鄉村空間為場所,特別是橋頭鄉處於高雄縣市交界,諸多縣市建設的差異導致道路拓寛只開發到縣市交界 處,而內政部主導的高雄新市鎮更比原有社區高層多出約一米高度,這些畸型的空間落差和現代化的道路造成獨特的空間分割,而預言的發展和繁榮卻遲遲沒有到 來,於是我們當下便處於這種碎裂與等待的樣態,回不去也上不來。

我從小在白樹長大,以前我們都稱自己是 「白樹仔人」,聚落和聚落之間隔著甘蔗園或水稻田,「橋仔頭」是另一個聚落,是一個較熱鬧的街市。我們不是「橋仔頭人」。「橋頭鄉」是行政區的名稱,一如 縣市合併後叫「橋頭區」,橋仔頭製糖所蓋的時候行政轄區   台南縣。所以「阮 庄」或「咱社」是「白樹仔」,代天府是「公厝」,大家共有的地方。

公厝埕前有二棵大榕樹,夜臨後路燈亮 起就會聚集村裡的孩子們在燈下追逐,青春是看著廟會前的大哥、大姐揮扞搖擺著跳大鼓陣,信仰是在暗夜裡抓著阿媽的手在人群中隨著幾柱清香到海邊請水,到萬 人鑽動的南鯤鯓代天府進香。我在上小學時搬離開那個以糞堆改建成的住處,以前不曉得白樹是一種台灣原生植物,不覺得白樹這個名字很美。
藝 術家們選擇以白樹做為集體創作的地點,著眼點在於空間的連續性和趣味性,在戴同因里長的協助下,幾乎所有的牆面都可以自由創作,而多數也沒有人住了,在大 馬路拆完舊房子後,馬路旁的樓房蓋起來沒有持續預期的榮景,這樣的聚落便不容易受到公共政策的注意和覬覦。

開工當天,妙工俊陽在市場隨性拉起小提琴,原本的市菜散市後,成為老人家和外勞看護的社交場合,僅剩的肉攤也早收了。音樂聲一響起,眾人仿佛被喚醒似的眼神 活潑起來,有意無意地跟著哼唱幾句,在音樂聲停止後有股欲言又止的期待,於是彼此很快就在這個空間安然相處,而里長特別吩咐了廟口的雜貨店做為免費的補給站,市場旁的活動中心內擺著許多董事長級的氣派桌椅則成為壁畫隊的休息室。

妙工俊陽是絕頂又全能的開路先鋒,可樂王的圖像充滿童趣且討喜,擅長社交的柏勳立刻和雜貨店的小孩子打成一片,黑雞則很快地佔領了入口的牆面,書楷和孟閶則一貫專注和認真地前進,不 過安書楷在鏡頭前表現的最有型,孟閶在錄影時的演技則特別自然。隔天才來上班的李俊賢,借用了壁面上將快褪色的「美化環境」,鄰著牆體斑駁寫出「蔗禪」二 字,還接連畫了「有告送」和「very送」。在這種氣氛下,新台灣壁畫隊的隊員們 也陸續來插花,至於張新丕則一直到TLC瘋台灣的janet慕 名前來製作專題節目,才一派優雅地出現,選擇在窄巷的一堵磚牆上,完成一幅頗具意味的空間剪影。新台壁在白樹創作的消息傳開後,里長說巡守隊經常遇見深夜 流連的青少年車隊在看畫。

創作牆面上出現了各式白樹、還有白龍、白獅、白狗、白貓、白鬚老者等等等,大 家決議在312 在「白樹種白樹」,邀集了志工隊和壁畫隊一起在入口處種白樹,只是市面上找不到白樹的樹苗,於是陳泓易提供了100棵 白千層和白櫸木權充,在山門入口兩側空地種植姓「白」的樹,同時也整理了沿途色彩紛雜且乾枯許久的各式花盆。入口的空地有限,樹苗沒有種完,居民些居民看 到沒有種完的樹苗,帶點不好意思地悄悄拿回去當是今天的意外收獲,心想要是平日來這裡賣膏藥的販子如果送樹而不是送髮精或味素當贈品,應該也可以達到行銷 的效果。剩餘20幾棵樹苗則種在橋仔頭文史協會的空地上,隔月陳泓易來到此地,興 奮地表示要回去培育真正的白樹樹苗。

「蓋白屋」從論述到實踐,是一個藝術行為的真實建構與創作過程,但 壁畫卻不是真的畫在牆壁上;來到已經看不見「白樹」的白樹里才真的在牆壁上畫,不同的牆和創作者之間,以及居民和沒有居民的空間揉合成新的對話。記憶中的 代天府前老榕樹和戲台都成了路面柏油,廟也在幾年前改建,洗石子憨笑的獅子變成進口嶄新的青斗石獅,廟公是幼年的隔壁鄰居,一位滯留在家鄉的中年人,挺沒 眼神地直盯著電視機。電視台錄影當天正逄農曆十六,廟前照例犒將,往來幾位年長的前輩還遇見久違的大表哥,闖進一群新鮮的面孔,廟公也不禁興奮起來,帶著 童年遊戲的衝勁往來招呼要大家也拍一下祭拜的場面。現場除了小孩全是外來的年輕人,因為訪客頻繁,藝術家也經常回到這些巷弄裡穿梭,彼此分享在各角落裡發 現的驚喜,居民悄悄地拔去門前恣意生長的草叢,每次再見表情也親切熟悉起來。

至於未來?那群純真的孩子們擁有怎樣的故鄉情愫,關於一群人突然來到社區畫圖,帶來那麼多在報紙、電視亮相的機會。是否像我至今還留存著,公厝埕廟會的狂熱擁擠,嚮往青春鼓陣恣意 奔放的美好。

-----------------------------------------------------------------------------------------
相關文章可至以下連結
新台灣壁畫隊 / 瘋台灣 
新台灣壁畫隊 / 蓋白屋計畫 進行與發表 
新台灣壁畫隊 / 進入社區計畫


其他相關活動也將於近日陸續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