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於台灣立報 2012-7-08 22:13
***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近年來,政府時常強調要以文化創意產業凸顯台灣的軟實力,然而,卻無視第一線創作者面臨的困境。視覺藝術聯盟理事長胡朝聖直 指:「文創源頭就是創作,不重視,怎麼會有文創?」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理事長曹育維則感嘆,為了堅持理想,許多第一線的創作者皆仰賴副業維生,有的 當老師、美術設計、占卜師,甚至擔任乩童的「桌頭」,處境艱辛。
「非池中藝術網」不滿視覺藝術在「2012文化國是論壇」第一階段缺席,號 召百名藝術家7日自行召開「文化部消失的視覺藝術:百位藝術人站出來」記者會,邀請視覺藝術聯盟、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台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藝術 家,談論台灣視覺產業現況,現場擠進上百名觀眾。
政府短視 藉文化圖利
胡朝聖一開口便砲轟,從文建會到文化部,刻意忽視 視覺藝術,文化國是論壇設定的主題包含文創、獨立書店、國片、公廣集團,獨缺視覺藝術。台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理事長駱麗真感嘆,無論文建會或文化部,都誤 以為視覺藝術是會吵的小孩,實則不然,而是視覺藝術在太多事情上無法發聲,只好自力救濟,希望文化部不要把視覺藝術妖魔化。
多名與會人士疾 呼,勿以營利思維經營文化事業。曹育維批評「文化部太急著想賺錢」,企圖以一百億的國發基金讓創投公司搞文創,這筆經費多數投資在早已成熟的影視產業,無 疑是錦上添花,難以提升藝術事業。他提到,文化部首場國是論壇上,創投業者振振有詞地說,以營利為目標,希望在半年回本,忽略文化發展需要長時間累積,絕 非一蹴可及。
駱麗真強調,「以市場價值評定一名藝術家,是非常落伍的想法。」無論其作品是否具有產值,至少可以衍生基礎的文化價值,若文化部執意培育少數的大魚,那麼可扶植的藝術家將越來越少。
欠缺舞台及國際視野
與 會年輕藝術家說出自身遭遇到的困境,年僅31歲藝術家黃柏勳,自學生時代投入創作5、6年,為了創作,他擔任過油漆工、裝潢工,現在則從事教職,一路走來 相當辛苦。總會遇到有人找他畫大幅壁畫,卻不願付費,理由竟是:「給你們舞台宣傳就不錯了,為什麼還要給你錢?」藝術家的專業性全然遭到漠視。
另 一名藝術家姚瑞中抱怨,提供給藝術家的公共資源太少,即使台北市政府釋放閒置校舍,也是多由表演藝術使用。以華山文創園區來說,一天的租金高達兩萬八千 元,學生根本負擔不起,在過去十年僅增加4間公立美術館,展演空間不足,許多畢業生只能外流至中國大陸擔任廉價勞工。儘管政府不斷強調國際化,但是台灣對 外連結十分薄弱,「一直以來,都是進口轉內銷」,排擠效應之下,僅重視票房保障、套裝展覽,藝術家展演的空間少之又少,難以扶植台灣第一線的創作者。
胡朝聖警告,「整個產業鏈是斷裂的」,國家鮮少扶植非藝術創作者,例如策展人。
「好像會自己長大,沒有人養。」依據他十幾年的經驗,僅能自己找資源吸收成長,藝術行政也沒有經過培訓,如何和藝術家工作?這些都是存在已久的問題,倘若文化部有心,應該送年輕策展人到國外看展覽開拓視野,認識國際潮流,不用苦於自力救濟。
藝術論壇9月起跑
文化部回應,視覺藝術將安排在9月起跑的第二階段文化國是論壇裡,題目定為「視覺藝術的人才培育到國際接軌」。駱麗真不滿:「為何是談人才培育,那其他東西呢?」該場文化國是論壇應該由視覺藝術的人主導,才符合視覺藝術界的期待。
文化部今年特別補助縣市政府提出閒置空間整修,供視覺藝術家進駐創作的新計畫;國際接軌則將協助新北市、台東縣在內的21個藝術村與國外交流。此外,今年也文化部特別訂定「補助視覺藝術產業辦理或參加國際展博活動作業要點」,擴大台灣視覺藝術界在國際舞台的能見
***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近年來,政府時常強調要以文化創意產業凸顯台灣的軟實力,然而,卻無視第一線創作者面臨的困境。視覺藝術聯盟理事長胡朝聖直 指:「文創源頭就是創作,不重視,怎麼會有文創?」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理事長曹育維則感嘆,為了堅持理想,許多第一線的創作者皆仰賴副業維生,有的 當老師、美術設計、占卜師,甚至擔任乩童的「桌頭」,處境艱辛。
「非池中藝術網」不滿視覺藝術在「2012文化國是論壇」第一階段缺席,號 召百名藝術家7日自行召開「文化部消失的視覺藝術:百位藝術人站出來」記者會,邀請視覺藝術聯盟、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台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藝術 家,談論台灣視覺產業現況,現場擠進上百名觀眾。
政府短視 藉文化圖利
胡朝聖一開口便砲轟,從文建會到文化部,刻意忽視 視覺藝術,文化國是論壇設定的主題包含文創、獨立書店、國片、公廣集團,獨缺視覺藝術。台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理事長駱麗真感嘆,無論文建會或文化部,都誤 以為視覺藝術是會吵的小孩,實則不然,而是視覺藝術在太多事情上無法發聲,只好自力救濟,希望文化部不要把視覺藝術妖魔化。
多名與會人士疾 呼,勿以營利思維經營文化事業。曹育維批評「文化部太急著想賺錢」,企圖以一百億的國發基金讓創投公司搞文創,這筆經費多數投資在早已成熟的影視產業,無 疑是錦上添花,難以提升藝術事業。他提到,文化部首場國是論壇上,創投業者振振有詞地說,以營利為目標,希望在半年回本,忽略文化發展需要長時間累積,絕 非一蹴可及。
駱麗真強調,「以市場價值評定一名藝術家,是非常落伍的想法。」無論其作品是否具有產值,至少可以衍生基礎的文化價值,若文化部執意培育少數的大魚,那麼可扶植的藝術家將越來越少。
欠缺舞台及國際視野
與 會年輕藝術家說出自身遭遇到的困境,年僅31歲藝術家黃柏勳,自學生時代投入創作5、6年,為了創作,他擔任過油漆工、裝潢工,現在則從事教職,一路走來 相當辛苦。總會遇到有人找他畫大幅壁畫,卻不願付費,理由竟是:「給你們舞台宣傳就不錯了,為什麼還要給你錢?」藝術家的專業性全然遭到漠視。
另 一名藝術家姚瑞中抱怨,提供給藝術家的公共資源太少,即使台北市政府釋放閒置校舍,也是多由表演藝術使用。以華山文創園區來說,一天的租金高達兩萬八千 元,學生根本負擔不起,在過去十年僅增加4間公立美術館,展演空間不足,許多畢業生只能外流至中國大陸擔任廉價勞工。儘管政府不斷強調國際化,但是台灣對 外連結十分薄弱,「一直以來,都是進口轉內銷」,排擠效應之下,僅重視票房保障、套裝展覽,藝術家展演的空間少之又少,難以扶植台灣第一線的創作者。
胡朝聖警告,「整個產業鏈是斷裂的」,國家鮮少扶植非藝術創作者,例如策展人。
「好像會自己長大,沒有人養。」依據他十幾年的經驗,僅能自己找資源吸收成長,藝術行政也沒有經過培訓,如何和藝術家工作?這些都是存在已久的問題,倘若文化部有心,應該送年輕策展人到國外看展覽開拓視野,認識國際潮流,不用苦於自力救濟。
藝術論壇9月起跑
文化部回應,視覺藝術將安排在9月起跑的第二階段文化國是論壇裡,題目定為「視覺藝術的人才培育到國際接軌」。駱麗真不滿:「為何是談人才培育,那其他東西呢?」該場文化國是論壇應該由視覺藝術的人主導,才符合視覺藝術界的期待。
文化部今年特別補助縣市政府提出閒置空間整修,供視覺藝術家進駐創作的新計畫;國際接軌則將協助新北市、台東縣在內的21個藝術村與國外交流。此外,今年也文化部特別訂定「補助視覺藝術產業辦理或參加國際展博活動作業要點」,擴大台灣視覺藝術界在國際舞台的能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