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

Files No. ∞ – 回歸南鄉 少遊島繪社聯展,展場直擊

展場藝術家合照(摘自林葆靈粉絲專頁)
展覽現場(摘自林葆靈粉絲專頁)

展覽現場(摘自林葆靈粉絲專頁)


展覽現場(摘自林葆靈粉絲專頁)

展覽現場(摘自林葆靈粉絲專頁)

展覽現場(摘自網路)

展覽現場(摘自林葆靈粉絲專頁)

展覽現場(摘自林葆靈粉絲專頁)

展覽現場(摘自林葆靈粉絲專頁)

展覽現場(摘自林葆靈粉絲專頁)

展覽現場(摘自網路)

展覽現場(摘自唐彩堯臉書)

2015年3月25日

巨大、神秘、寂靜 《巴別森林》 - 黃柏勳創作自述

巴別塔(Babel聖經(註1)創世紀第11章。當時人類說著共同的語言,同心協力建造一座通天的高塔,要到天上宣揚人類的名字。耶和華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變亂了人類的口音,使人類語言混亂,無法溝通;於是人類四散各地,通天塔因此失敗。那座塔,被稱為:巴別塔 (變亂之塔)

巴別塔  92x160cm  壓克力彩,油彩  2013-2014


2008
年至今,我的創作一直圍繞在「豐富」這個主題進行討論。我認為「巴別塔」這個故事應該沒有說完,上帝讓語言產生混亂與無法溝通,導致人類四散的結果,就是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文化,更豐富了這個世界。在我的概念裡,巴別塔的崩解,也許是上帝給世人的禮物。

2011年我發表了以微笑爆炸》(註2)為主題的一系列作品,提醒我們應該以更多的微笑和愛,來擁抱這個世界,為了強化這個意念,我用「爆炸」來形容。放射狀、擁擠且繽紛的構圖壓縮畫面的空間感,「從天空往下俯瞰的蕈狀雲」是這個系列的發想原點,唯有不斷擴張與爆發的蕈狀雲,最接近我的腦海裡,無盡四散的豐富樣貌。

這幾年來,由於對蕈狀雲形象的著迷,我對它做了很多的想像和解釋。傘狀的造型除了像朵大蘑菇、茂密的巨樹、不斷沖天而上的氣勢更像座高塔。我挪用它的形象與巴別塔的故事,建構一個混合現實、神話,和想像的新世界,那個世界內有軌道穿梭、時空錯置、影像拼貼和圖地反轉;那個世界巨大、神秘且寂靜;那個世界稱為《巴別森林》

巴別森林  197x197cm  壓克力彩,油彩,畫布,木板  2014


巴別森林系列的構圖形式,大部分都以蕈狀雲為基調下去調整和變異,《彩色漂浮的夜晚》、《昨日的感觸》都是以此延伸;《世界末日之後的世界,是一片繁花盛開的森林》,更是從蕈狀雲的爆發,供給我們對世界末日之後的世界,一份前所未有的想像。內容方面除了重申「豐富」在我的創作的重要性,也討論不斷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島嶼天光》是向2014年一連串的社會運動與台灣民主化的活動致敬;《原諒》是提醒我們面對生活得保有一份寬容的心:《初衷》是要我們別忘了做出每一份選擇之時的本意。

世界末日之後的世界,是一座繁花盛開的森林  86x64cm  壓克力彩,全麻手工畫布  2015


「巴別塔」的聖經故事原點,是從語言的變亂談起,於是在這個階段裡,除了延續以「豐富」為軸的創作脈絡,也討論關於藝術家用「創作」作為溝通或表現語言,對所處環境的呼喊和回應,該如何自處的問題,在《如果圖像可以表述,又何須語言》和《輕巧的敘事句》裡,談及當代藝術創作者,使用創作來向世界發聲,卻又不斷地以創作之外的方式,來向世界解釋或說明自己的作品,這兩個活動之間所產生的矛盾和弔詭。

如果圖像可以表述,又何須語言?  145x145cm  壓克力彩  2014


《為何而畫、如何畫、畫什麼?》命題中的「畫」指的是「創作」,藝術家在面對不斷行進卻又走走停停的創作思緒或過程裡,如何找尋一個說服自己做出選擇或決定的方式。《距離的模樣》想要釐清的,是關於創作所屬的可說與不可說之間,所存有的距離想像。《Songs without Words(無言歌),則是告訴我們,在創作中我們想要討論的一切,也許都是無法或不可言說的。

為何而畫,如何畫,畫什麼?  30x90cm  壓克力彩  2014


王家衛在《花樣年華》裡,提到讓人埋藏秘密的「樹洞」(註3)的說法相當有意思。人都有窺探秘密的好奇心,如果我是個可以走進電影裡的人,那麼一定非得跑到周慕雲傾吐秘密的樹洞前,挖開封洞的泥土,聽聽瞧瞧裡面藏著的,是什麼秘密;另外,我也懷疑假設有一天,周慕雲重新打開樹洞,那麼他是否還能清楚地重新憶起秘密的形狀?

藝術創作裡總是有許多綿密的秘密交織,涉及創作者在面對創作時,孤獨、辛苦且幸福的思緒徘徊,細細回想,那些過程中謹慎鋪排的一切,作品﷽﷽﷽﷽﷽﷽﷽﷽﷽﷽﷽﷽﷽﷽﷽﷽﷽﷽﷽﷽﷽﷽﷽﷽﷽﷽﷽﷽﷽﷽﷽﷽﷽﷽﷽﷽﷽﷽﷽﷽隨著作品逐漸接近完成,往往變得複雜難理。我認為創作的過程就像對著樹洞訴說秘密,當封印泥土(創作結束)之後無論是觀者或作者,重新開啟樹洞(討論創作過程),也不見得有辦法明晰在創作中所指涉或涵蓋的一切。藝術的有趣或許就在這個地方。我常在這些自問自答的活動之間,梳理出一個包括創作與生活中,得以發展的方向、解決問題的方法,與一份繼續向前的勇氣。


***

註1:其實我不是個基督徒。
註2:微笑爆炸作品相簿連結:https://www.flickr.com/photos/huang_bo-xun/sets/72157626008597208/

註3:《花樣年華》台詞:「在從前,當一個人心裡有個不可告人的秘密,他會跑到深山裡,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將秘密告訴那個洞,再用泥土封起來,這個秘密就永遠沒人知道。

2015年3月23日

浮夢激流 -陳崑鋒∣林葆靈∣黃柏勳三人聯展,展覽現場直擊

浮夢激流 -陳崑鋒∣林葆靈∣黃柏勳三人聯展,展覽現場直擊

展覽現場全景圖(攝 / 唐彩堯)


展覽現場全景圖(攝 / 唐彩堯)

展覽現場圖(摘自林葆靈粉絲團)


展覽現場圖(摘自林葆靈粉絲團)

記者採訪現場(摘自林葆靈粉絲團)

與藝術家黃亦中合影(摘自林葆靈粉絲團)
座談會現場(摘自林葆靈粉絲團)

座談會現場(摘自林葆靈粉絲團)




2015年3月19日

漫遊時空邊界: 陳崑鋒、林葆靈、黃柏勳座談會

左起:林葆靈,黃柏勳,陳崑鋒

座談會:2015.03.21 (Sat) 1:30-3:30pm
與談人:知名藝評家陶文岳老師
地    點: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45號2樓
費    用:免費
報    名:採電話報名,請電穎川畫廊 02-23579900
人    數:上限20人

穎川畫廊將與非池中藝術網合作舉辦藝術座談會,並邀請藝評家陶文岳老師和當期畫展的藝術家陳崑鋒、林葆靈、黃柏勳當座談人,一同與各位藝術愛好者分享、討論這次畫展主題【浮夢激流】的內涵意義、以及藝術家於創作中表達自我理念的方式。這次的座談會將以創作、學術和生活的角度,了解三位藝術家如何將城市的時間與空間演變於畫作中呈現,帶領觀眾欣賞藝術中所反映的歷史與文化。

講座主題:漫遊時空邊界
以台灣當代藝術創作為參考,探討兩個主要概念:
1.「漫遊邊界」,跨越邊界的意思,但漫遊比跨越更自由且不受限制,是具體但卻缺乏特地意圖的作為,也會引發更難以預測和捉摸的後果。
2.「時空性」,創作所明示或暗示的時空意涵,在精心設計的視覺橋段下讓觀者產生或是或非的感官錯覺。
我們將從畫作中的媒材、形像、構圖來講解藝術家表達時間與空間受到各種外界衝擊後所展現的另類現實感。

《美麗佳人 》2015年3月號

《美麗佳人 》2015年3月號 頁254

浮夢激流 -陳崑鋒∣林葆靈∣黃柏勳三人聯展


展期 Exhibition︱2015.3.7 ~ 2015.04.8
茶會 Opening  ︱2015.3.7(六) 3:00pm
地點 Venue     ︱穎川畫廊In River Gallery: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45號2樓 

如果說光影是城市裡的一道道激流,那麼色彩就是浮在激流上的夢…「煉光」藝術家林葆靈的光影迷夢,訴說的是每個人內心都有的渴望-想要凍結那激流般易逝的光陰;黃柏勳的藝術之夢裡充滿溫暖的色彩與造型,向我們演繹著生命的美好而又憂傷、寂寞而又豐富;而陳崑鋒那光暈恍惚的城市之夢,則會帶我們回到思緒與記憶的深處,重新測量自我與世界的曖昧距離

穎川畫廊「浮夢激流」聯展,集合了三位藝術家身處於城市流變生活中的感受、記憶與想像。邀您入一場光影與色彩之夢!
《美麗佳人 》2015年3月號 頁254